8月18日,一汽奔腾宣布旗下出行定制车型NAT开始全国首城交付,深圳市民可率先通过T3出行平台亲身体验NAT。T3出行CEO崔大勇表示:“ T3 出行 将在未来 和 奔腾 NAT继续 加大合作力度,让 NAT走遍 全国网约车市场 。” 这一消息迅速
8月18日,一汽奔腾宣布旗下出行定制车型NAT开始全国首城交付,深圳市民可率先通过T3出行平台亲身体验NAT。T3出行CEO崔大勇表示:“T3出行将在未来和奔腾NAT继续加大合作力度,让NAT走遍全国网约车市场。”
这一消息迅速在出行市场引发振荡。一汽奔腾与T3出行如何开始牵手?NAT作为双方合作的契机,又有哪些突破?笔者将碎片信息进行整合,希望拼凑出NAT背后的商业逻辑与蓝图,借此来窥见出行市场的变革之势。
NAT首次正式对外露出要追溯到2020年北京车展,时任中国一汽党委常委、副总经理的孙志洋发布“定制绿电国的”系列新车规划,致力于引领共享出行行业战略转型。在这一时期,关于NAT的一切,还停留在行业洞察和商业模式层面。
时间来到今年1月,NAT与红旗E-QM5在海口新能源车展同台亮相,被称作中国一汽进击出行领域的“双子星”,前线媒体曝光了两车的外观造型和内饰布局,引发大量关注。
4月,在一汽奔腾成立十五周年前夕,NAT上市发布,凭借硬核的产品实力及生态体系,被业内权威机构评为“最受关注出行车型”。NAT的出现在能源类型、用户类型等维度极大丰富了一汽奔腾的产品矩阵。随着产品价值的全面释放,NAT的商业价值逐渐得到行业认可,一汽奔腾正式进入出行赛道,凭借NAT与主流车型同台竞技。
5月,一汽奔腾与辽源市政府签订《联合推广换电模式新能源汽车 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落实开展奔腾NAT模拟换电模式出租车示范运行,力争利用2—3年时间,推进完成将辽源市燃油(气)出租汽车更换为换电模式出租车,助推辽源打造“国内首个全部更新为换电模式出租车的示范城市”,也助力NAT换电模式的技术迭代与生态搭建。
7月,一汽奔腾召开NAT首批省级代理商签约授权仪式,完成了19个省份豪华体验款、市场拓展款等款型的代理授权。这一动作对NAT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。代理商作为中间环节,可以更好的沟通区域用户,更快的响应市场需求。
在NAT的发展历程中隐约可见T3出行的身影。比如在研产阶段,T3出行依托运营大数据,协助NAT调整装备定义,提高行业竞争力;在投放阶段,T3出行大手笔的定下深圳地区1000台的目标……这些背后,是T3出行对于自身商业版图扩充的考虑——T3需要一款出行定制车,保障“安全、便捷、品质”出行服务的提供,争取更多市场份额。
毫无疑问,最近是T3出行向上突破的最好时机,T3也没有浪费这一宝贵的窗口期。8月2日,T3出行宣布在深圳、海口、太原、沈阳、贵阳、珠海、温州、金华、南通、烟台等10座城市正式上线运营;8月16日,T3出行再次宣布登陆台州、徐州,双城同开,截至当日,T3出行已在全国38座城市开展运营。
NAT在上市数月后完成产能爬坡,这对于迫切渴望大量合规运力的T3而言可谓是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”。
未来NAT会与T3完全绑定吗?一汽奔腾似乎有更全面的考虑。除了专供T3平台的定制款外,NAT还开发了更多款型,适用于不同场景,如出租、网约、网巡一体等,这些款型的运营区域并不局限于T3已开城城市。在近期官方发布的消息中,NAT希望快速实现百城覆盖,这一规模远超T3当前业务范围。由此可见,在全面电动化的趋势下,一汽奔腾将充分享受行业升级红利,通过与出行平台、省级代理商的深度合作,源源不断的将NAT输送至全国各地。
作为“出行新势力”,NAT进入出租、网约场景,机会来源于哪里?与先前的车型又有什么区别?
在这一业态中,无论是对于平台、司机还是乘客而言,车型竞争力与三个核心点息息相关:安全、效率、体验。通常情况下,乘客很难记住车型的品牌、款型,对乘坐感受和收费高低更加敏感,与此同时,安全正在成为乘客衡量平台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,这些都倒逼平台、司机提高车辆选择标准。试想一个非常典型的场景,乘客在打开叫车软件前,回忆起上一次不愉快的打车经历:车辆老旧、价格偏高、全程缺乏监管和保障……而NAT则避免了这些负面印象的产生,作为一款出行定制车,NAT在安全、效率、体验方面有领先优势,比如保障安全的车内监控、一键报警,保障效率的30分钟快充、3分钟快换,以及保障体验的司乘双C位等,这些产品点都将直接带来可以被用户感知的价值。
这一切还只是NAT的开始。随着规模、数据的积累,NAT将实现快速迭代、成本优化,持续提升竞争力,在出行行业真正站稳脚跟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qctt.net/vehicleinformation/445.html
编辑声明:车讯头条是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平台,转载务必注明来源,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,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、失实、错误等问题,可联系我们处理